「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被神擊打苦待了。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(以賽亞書 53:4-5)
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基督為救贖世人的罪,自願走上十字架、受死犧牲的日子。這不只是哀悼,而是深刻的感恩與敬畏——因祂的受苦與流血,我們得著赦免與新生命。2025年4月18日,基督教華府中國教會舉行了基督耶穌受難紀念聯合崇拜,眾弟兄姐妹同心聚集,在這一天默想主的受難,更新信仰,並以謙卑與感恩的心再次回應主的愛。
聚會在莊嚴安靜的氣氛中展開,崇拜伊始,張涵姊妹以小提琴獨奏引領會眾進入默禱時光,悠揚的樂聲使人心沉靜,預備我們的心來思念主的受難。隨後,在聖經選讀與詩歌敬拜中,我們一步步回顧主曾經走過的十字架苦路。從《馬太福音》與《以賽亞書》等經文中,會眾重溫了耶穌被賣和被捕的無辜、被誣告的冤屈、被釘十字架的恥辱與痛楚,以及祂親嚐死亡的深沉哀傷。
其中,儲洪發弟兄獻唱〈苦路〉(Via Dolorosa),歌曲描繪耶穌背負十字架、忍受羞辱與痛苦,走向各各他的悲壯情景;祂甘願為世人的罪犧牲自己,走上這條愛與救贖的道路。歌聲中滿載著對基督十架之路的沉思與感動,觸動人心,令人深思主為我們所付的代價。
馬大團契的弟兄姐妹以合唱與短劇呈現耶穌受難的片段——祂背負著沉重十架、被釘十字架,以及婦女哀哭不捨的場景,真實感人。搭配詩歌〈你在那兒嗎?〉的深情詠嘆,引領我們省思:當耶穌為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時,我們身在何處?我們如何回應這份救恩?
在詩歌與短劇帶來的深刻觸動之後,趙宇牧師分享了當晚的信息,題為〈眾人的罪〉,經文出自《以賽亞書》53:3–9。他指出,耶穌是神為世人預備的代罪羔羊,雖然祂無瑕無罪,卻默然不語,甘心為世人的罪受苦受死。即便有人願意模仿主耶穌,也承擔不起祂所背負的重擔。唯有耶穌,神的兒子,以完全的順服、無比的愛與極致的犧牲,成就了救贖的恩典,為你、為我,捨命於十架之上。
崇拜的尾聲,林泰景牧師以一段深刻有力的禱告作結,引導會眾進入靜默時刻。會眾在靜默中深思主耶稣為世人所付出的愛與犧牲。林牧師提醒我們:今日的聚集不是哀悼,而是記念——記念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的救恩。耶穌的受難並非故事的終點,而是轉折的起點。真正的盼望,在主日清晨隨著祂的復活展開。因祂已經復活,我們才得著新生命與永恆的盼望。
當天晚上,除了成人的聚會,兒童們也有屬於他們的特別活動。胡娉婷姐妹(Sheila Lee)為孩子們精心預備了豐富而有意義的節目。活動以影片〈Hosanna〉作為開場,接著,她拿出一本家傳的聖經故事書,向孩子們細膩講述耶穌受難的故事——她也告訴孩子們,主耶穌的受難不是故事的結尾,我們的盼望在於主的復活。最後,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手工勞作,用彩色的沙子製作十字架,還在光滑的小石頭上畫畫寫字,表達對主耶穌的感恩與敬愛。